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服务型机器人产业与应用逐步兴起,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包括家政、医疗、物流等多个多个行业。与此同时,我国服务机器人行业整体大而不强仍是亟待突破的瓶颈。
随着深度学习、语音识别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服务型机器人产业与应用逐步兴起,机器人从过去单向沟通执行命令,进化到可以理解语意响应对话内容。
目前,服务机器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包括家政、医疗、物流等多个多个行业,并正在改变原有的产业模式。此外,国家出台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等政策也给予了我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72.9亿元人民币,同比2015年增长44.6%,2019年规模有望接近152亿元。此外,2016年国内该领域的融资事件多达70起,融资金额总计超过10亿美元(约合70亿元人民币),服务机器人已经成为新的市场投资热点。
在劳动力日益匮乏的社会大环境下,服务机器人越来越受到企业甚至是家庭的欢迎,不少相关企业借此“东风”,将服务机器人作为战略重点进行布局。在多方推动下,服务机器人的发展愈发受到重视。
3月25日,2017服务机器人产业生态大会在北京举办,来自技术研发领域和产业应用领域的相关机构和品牌集聚一堂。围绕如何促进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健康成长,英特尔、康力优蓝、神思电子、科大讯飞等多家单位进行了详细探讨。
在此次大会上,康力优蓝正式发布了小笨机器人(迷你优)新品、RFC系列产品及爱乐优(小优)的升级功能。在康力优蓝机器人系统之上,利用可视化编程,教育领域开发者可以轻松上手开发教学软件,将教学方式转化到机器人平台,引领机器人教育迈入2.0时代。
尽管新品频出,但我国的服务机器人产品同质化严重,个性化服务的产品稀缺,行业整体大而不强。究其原因,一是缺少核心技术,二是针对需求行业需要市场启蒙,加大产品推广力度,三是没有吸引核心技术开发者、应用场景开发者的大规模加入。
对于如何促进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康力优蓝创始人刘雪楠在3月25日举办的2017服务机器人产业生态大会上提出了“DNA双螺旋生态成长模式”。该模式强调技术研发平台与产业应用平台的双管齐下,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每一个平台都会产生促进产业发展的增长点。
“技术研发平台是共享高精尖核心技术的平台,投入资金,鼓励创新,培养技术品牌和人才,对接人体识别、人机交互、传感器等各领域专业服务方,在技术研发过程中,每一个新技术都可能拓展出新的行业应用。产业应用平台重点解决各行业的机器人服务需求,一方面要获取用户主要需求,提出解决方案,应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随时升级调整,在单个应用领域形成最优的解决方案,同时,还能提出新的技术需求,并促进技术发展。”刘雪楠表示。
除此之外,加快场景应用开发也是服务机器人产业裂变加速器。目前,机器人已经可以感知世界、逻辑判断、快速计算、仿生运动、操作控制、人机互动,甚至超越人类,但机器人真正的价值在于教育学习、计算会计、客户服务、环境清理、手术体检、消防救援、无人驾驶、军事作战、航空航天。如果没有市场启蒙及市场营销的大力推广,相关需求行业就无法加入机器人领域,导致机器人市场的发展滞后。
由此看来,未来几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将出现如下几个趋势。一是服务机器人将进一步向诸多行业渗透;二是服务机器人将朝着系列化方向发展;三是未来服务机器人将更加自主化和智能化。此外,未来的高智能机器人也将被赋予更多功能,“机器人管家”有望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