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以大量廉价劳动力作为“武器”吸引外资,并为出口加工产业带来巨大利润,被誉为“世界工厂”。但一场“地壳变动”正在中国悄然兴起。
在中国,外企在华设立工厂在渐渐不依赖廉价劳力的同时,已设立工厂的制造业迫切需要中国市场战略的转型。中国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将大力推进“个人收入增加4倍计划”,逐渐摆脱劳动集约型低成本制造业。
中国各大城市2011年下半年为城市主要劳力的农民工提高了20%左右的薪金待遇。中国政府的经济团体以及中华全国总工会也会在2020年前再次将农民工平均待遇提升15%,计划在未来10年间将国内现有最低薪金提高至现在的4倍。
台湾富士康科技集团以广东省深圳市为主要基地,在中国大陆雇佣的劳动者已超过100万人,并在中国内陆地区增设工厂,吸引大量较低薪金的工人。但富士康深圳工厂已决定,将在未来3年内投入100台产业机器人。
2011年4月,深圳市已将1100元的月平均最低收入调整为1320元,但考虑到100万的员工规模,富士康每年需要支付的工资高达160亿。如果包含熟练工以及管理层人员的费用,每年的费用总额还要更高。如果按照当地政府制定的今后10年增加现有薪金4倍计算,每月每人的工资届时将为5280元,富士康每年要支付的费用将达到640亿元。加之中国内陆地区从事公共事业的就业机会大增,部分出口加工企业很难吸引到大量的年轻劳动力。
这或许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急需用机械代替人力、需要转型的重要原因。耗费巨资投入大量的机器人,就现阶段的中国而言,或许有经营者认为此举是“过剩”、“无效”,但产业机器人的应用将会在未来数年内收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