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消息,与发那科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相比,美国市场的表现就有些相形见绌了——据统计,仅去年一年,中国国内就购买了9万台(套)工业机器人,占全球工业机器人订单总量的三分之一。今日的机器人行业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精彩内容呢?下面一起来了解详情。
去年中国购买的工业机器人占全球订单总量的三分之一
很少有人知道,全球工业自动化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是由一家神秘、低调的日本企业——Fanuc公司(发那科公司,也称富士通自动数控公司) 所推动的。发那科(Fanuc)公司是全球主要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之一,其生产的机器人可以执行各种功能。从复杂的汽车发动机到注射成型零部件制造,再到电子电器元件制造,工业机器人的身影无处不在。
2017年第一季度,美国国内工业机器人的销量开始猛增,制造企业用于购买机器人的资金超过10亿美元。这些企业主要来自于美国汽车制造业核心地区印第安纳州、密歇根州和俄亥俄州——而它们购买的机器人绝大多数来自发那科公司。
但与发那科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相比,美国市场的表现就有些相形见绌了——据统计,仅去年一年,中国国内就购买了9万台(套)工业机器人,占全球工业机器人订单总量的三分之一。
机器人当教练,你还敢学车吗?
近日,朔州市中北驾校新上岗了12名机器人教练。据了解,机器人教练由一个天线、一个平板电脑和一套计算机系统组成。在教学中,机器人教练能够及时准确的对学员进行语音提示。学员上车后马上提示调座椅、调后视镜、系安全带;车辆起步后提示车辆行驶的路线;进入训练科目时还可以通过车载电子屏告诉学员怎么做,更细致地提示学员打方向的时机、操作的重点难点等。当学员学习后,可选择无声模式,也可以选择模拟考试模式。
机器人教练较传统教练而言:一是机器人教练嵌入了“汽车自动刹车技术”的安全防护系统,具备油门误踩、车辆后溜、车速限制、电子围栏、障碍预警等防护功能。二是机器人教练车具有与科二考场完全一样的评判功能,可以帮助学员更快、更轻松适应考试。三是机器人教练不仅能减轻人工教练员的劳动强度,还可以做到文明教学,它不会因为学员“笨”而生气,也不会因为学员出错而骂人。
亚洲高校赛场 大秀机器人
2014年,武软赴台交流生在亚洲机器人运动竞技大赛中摘得自走车拐弯抹角项目第一名,一鸣惊人。2016、2017连续两年,学校 “智能机器人协会”代表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ROBOTAC大赛,均获得一等奖,同时还获得最佳创意奖等系列荣誉。
21岁的大三学生李旭东担任今年7月全国大学生机器人ROBOTAC大赛武软代表队的队长,他带领自己主导设计的多个“葫芦娃”机器人参与挑战。他介绍,大的机器人不过半人高,小的机器人才拳头大小,但功能都不弱,都有炮弹、锤子、高压气体等攻击手段。为了战胜对手,今年他特意在机器人身上装了一个推杆电机,设计了一个弹射结构,威力达80公斤,一次挑战直接把对手扔出赛场外。
“机器警察”现机场高速护栏 全天拍违停
在机场高速路上经常能遇到一排车停在应急车道上,这种违法停车行为不但影响交通,还易造成事故。近日,北京交管部门在机场高速安装了可以24小时值守的“机器警察”,你一违法停车,它就“跑”到你车旁拍照。
据交管部门介绍,“移动式护栏巡逻执法机器人”其实是一种高度集成的带智能引导移动模块的电子警察设备,只有旅行箱大小,20公斤左右,1个民警就可以轻松搬运安装。机器人以高速公路现有的钢护栏为轨道,可自动进行前行、倒行、停止等运动,运行速度约5km/h,一次充电可持续行走5-8小时。设备集成自动抓拍摄像头和上方的360度监控云台,可自动对应急车道内违法停车、行车行为进行抓拍,通过4G无线链路自动上传。
钱报机器人记者成为人气王
由钱江晚报、浙江24小时联合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世界休闲博览会等共同打造的“杭州首届人工智能与智慧休闲展”10月20日开幕,浙江24小时的超级朋友圈,微软、腾讯、百度以及省内20多家公司奉上了一道道黑科技大餐。
作为全国首个引入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客户端,全新升级的浙江24小时带着微软小冰成了现场当之无愧的“人气王”。小冰用她的两项特技“读心术”和“测颜值”,俘获了不少粉丝的芳心。
佛山隆深机器人落户湖南湘江新区
10月23日,佛山隆深机器人项目签约仪式在长沙高新区举行,成为湖南湘江新区产业基金招商引资返投落地的首个项目。
2016年湖南湘江新区发起设立总规模达700亿元的产业基金。在海捷投资和盛世投资的推动下,利用“基金+基地”的模式促进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目前通过“资本招商”模式吸引到新区落户的项目11个,预计投资规模达10亿元。此次签约落户湘江新区的隆深机器人,系新区产业基金招商引资返投落地的首个项目。
福田敏男:微纳机器人之父
作为全球首位提倡微纳操作机器人的开拓者、领军者,“培养更好的科学家,踏实从事科研的人”,是福田敏男来到中国,除了科研之外,正在努力的事。
在电影《神奇的旅程》中,有这样一组镜头。科学家被缩小,注射入人体内完成手术。然而在未来,同样的场景也许不再只存在于科幻电影,随着微纳技术的发展,某一天微纳机器人甚至可以直接钻入人体完成某一大手术,再从某部位钻出来。
引领这一梦想的,是一名来自日本的国际机器人权威专家、“外国专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特聘教授——福田敏男。作为全球首位提倡微纳操作机器人的开拓者、领军者,他的理想与中国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不谋而合。
安翰胶囊胃镜机器人亮相成就展
正在举行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一颗小小的胶囊胃镜机器人引发了无数人的关注。
这款由安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胶囊胃镜机器人长27毫米、直径11.8毫米、体重不足5克,浓缩了300多个精密元器件。只要喝口水,吞下胶囊,躺20分钟,就能知道胃里有没有息肉或者其他病变。检查完毕,胶囊会随着胃肠道里的食物被一起排泄。
据了解,安翰胶囊胃镜机器人已在全国近千家医疗机构进入临床使用,被医学界誉为“21世纪胃疾病检查和内镜发展的革命性创新”,荣膺“2016中国十大医学进展奖”。它是唯一拥有中国食药监总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胶囊胃镜机器人,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款可以精准查胃的胶囊胃镜机器人,为人类医学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一直被吐槽,服务机器人何时能从“智障玩伴”变为“智能助手”?
当前,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走入了大众的视野,在商用场景下,服务机器人身担咨询、指引、运送等多种职责,而在家庭生活等消费级场景下,服务机器人则扮演了玩伴、看护人等多样身份。
但是从去年到今年,服务机器人在技术上尚未取得质变的进步。这也就意味着,经过一个节点的时间,在进步的背后,遗留问题也是存在的。当然,关于遗留问题,技术还只是其中之一。
技术在提升,但并没有革新性的进步: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算法……这些都是我们现在所常见的、已经在服务机器人身上大肆运用的技术。借助于这些技术,我们能够与服务机器人进行口头和肢体上的交流,它们也能够听取并执行人们所下的指令。
目前,在算法等软性技术的研发上,厂商们将主要精力投放在了“如何进一步提高识别的准确率”上。如果将技术分开来看,MegaFace、LFW(Labeled Faces in the Wild)等国际测试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图像识别等技术的准确性,不过,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对于如何将各种技术糅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打造更好的用户体验这件事,多数机器人厂家还需要进行一番思考。